里加(Riga)是拉脫維亞的首都,同時是波羅的海地區最大的城市。對於大部分台灣人而言,拉脫維亞是個相對陌生的國家,籠罩著一層神秘的面紗。
經過這趟短短的三天兩夜里加自由行,我覺得能探索的部分還有很多,但確實對這個國家、城市多了一點了解。我所走過的里加,雖然是波羅的海地區的大城市,卻意外地靜謐、沒什麼觀光氛圍,是個令人感到平靜的地方;藝術就像是他們日常的一部分,融入在建築和生活中,自然而不宣揚;旅行第二天後恰巧碰上大雪,雖然讓我冷得瑟瑟發抖,卻也讓白茫茫的街景成為我最印象深刻的畫面;儘管里加已經相當現代化,在許多地方仍能看見人民對於民族傳統的驕傲;而在對其歷史有少許了解後,知道拉脫維亞今日的民主自由是由鮮血所換來的,心裡更產生了某種共鳴。
這篇文會介紹我實際走訪的里加景點、3天2夜的行程安排、4間特色小店和私房美食清單分享,跟著我一起認識這座神秘、充滿魅力的城市吧!


🏃🏻♀️里加景點&3天2夜行程
以下會分享我這趟旅行主要的景點行程,最後也會放上我的3天2夜行程安排,提供給你參考。
1. 舊城區散步
在我去過的所有歐洲城市裡,這裡大概是最安靜的舊城區了!雖然理應是里加最熱鬧的地區之一,但我去的時候碰到的觀光客寥寥無幾,平日白天就連在地人也沒見著幾個。要說是冷清也是,但同時也可以更舒服自在地漫步。伴隨著靄靄白雪,踏在雪白色的街道、穿梭在各個小巷內,有種另類的浪漫。由於我對歷史建築或博物館較無興趣,因此沒有入內參觀幾個知名景點,如黑頭宮(House of the Blackheads)、里加三兄弟(Three Brothers)、聖彼得教堂(St. Peter’s Church)、里加主教座堂(Riga Dome Cathedral)等,不過就算只是單純散步、欣賞各式特色建築也十分有趣。
舊城區的建築跨越多個世紀、風格多樣,從有著高聳尖塔的哥德式建築、華麗的巴洛克式建築,到雕刻繁複的新藝術建築等,即使不是建築愛好者,也會忍不住沉浸在里加隨時散發的藝術氛圍。舊城區範圍雖不大,但其實有很多小巷可以走走看看,不趕時間的話可以不看地圖、憑感覺亂晃,肯定很有趣!除了建築外,舊城區也有許多餐廳、咖啡廳、特色小店,可以參考我後續的小店和美食分享。





2. Agenskalns Market(📍Google map)
雖然離市區有段距離,位於河的左側,但比起更知名、受觀光客歡迎的里加中央市場,我更喜歡這個室內市場的氛圍感。規模相較之下小了些,不過逛起來依然很豐富,裝潢現代簡約、環境乾淨、攤販多元。一樓有著各種生鮮食品、甜點麵包、香料雜貨等攤位,有許多熟食或可即食的東西;二樓設有美食街,座位頗多,有著不少異國美食和酒吧。我那天週六去有非常多家庭前來,裡面甚至設有小小的孩童遊樂區,總感覺更深入當地生活了一點。


3. Kalnciema Quarter Market(📍Google map)
同樣位於河的左側,離前一個 Agenskalns Market 走路約15分,是個每週六營業的農夫市集。規模不大,主要販售當地農產品、手工藝品,還有幾間在地小吃。那裡其實是一個小廣場,據說夏天的時候偶爾會有音樂表演和展覽,是個當地人群聚同樂的娛樂場所。廣場旁有一棟小木屋,裡面好像是一間咖啡廳兼葡萄酒吧,當天生意非常好,令我感到很好奇,但不知為何在 Google map 上都找不到資訊,只能在店外一直探頭探腦😂 如果對 Agenskalns Market 有興趣,可以跟這座小小的農夫市集一起安排在週六前往!


4. 里加中央市場 Riga Central Market(📍Google map)
整個中央市場主要分成5個館區,包含肉類館、魚類館、乳製品館、蔬果館、雜貨館,從室內到戶外區超過3000個攤位,是全歐洲最大的蔬果魚肉市場之一。這裡雖然是觀光客常來的地方,卻依然是當地人日常採購的場所,可以買到許多傳統美食和雜貨。市場裡也有一些小吃攤位,我在這裡吃了一種蠻特別的香腸麵包,更準確地來說應該是麵團裡包香腸,外層的麵團經過油炸後外酥內軟,口感像是台灣的雙胞胎,可惜買到是冷的,不然趁熱吃一定很讚。
值得一提的是,里加中央市場之所以有名,另一個原因是它最初是德國齊柏林飛船(Zeppelin)機庫,後來改建成市場,其獨特的建築風格更列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(UNESCO)世界文化遺產。


5. 新藝術建築群
新藝術建築(Art Nouveau)是一種流行於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的建築風格,強調流動線條和華麗裝飾,融合了有機形式、植物圖案、自然元素等,與當時的工業化都市環境形成鮮明對比。雖然歐洲其他城市如比利時布魯塞爾、西班牙巴塞羅那和法國巴黎也有豐富的新藝術建築,但里加的獨特之處在於這些建築被保存良好,且大量集中在阿爾伯特街(Alberta iela)一帶。
實際走在阿爾伯特街上,就像是走在一間只屬於自己的美術館裡,兩側建築雕刻繁複、充滿細節,華麗的立面裝飾搶奪視線,然而周遭環境卻安靜地彷彿這些藝術品只是日常的一部分,這似乎是觀光還沒那麼盛行的里加獨特的魅力。如果想更了解新藝術建築,可以到那條街上的 Riga Art Nouveau Center 裡參觀,除了它本身就是一座新藝術建築外,裡面保留當時的室內設計、流行的傢俱和藝術品、天花板繪畫等,讓你真實沉浸在那個時代的設計美學。



6. KGB 博物館(📍Google map)
KGB 是蘇聯冷戰時期的一個情報安全機構,負責國內外的間諜活動、情報收集、國家安全、反間諜工作以及鎮壓異見分子。而當時拉脫維亞受到蘇俄統治,自然也在 KGB 的嚴格監控之下。
KGB 博物館所處的建築曾是 KGB 的拉脫維亞分支機構,裡頭保留了原有的監禁設施,包括牢房和審訊室等。一進去是免費參觀的空間,有一些圖文介紹當時的歷史背景;另外參加付費導覽的話,可以進入裡面的空間,由專業導覽人員帶你實際走訪當時的監禁設施、了解囚犯真實的生活,親眼目睹歷史留下的痕跡。老實說裡面給人的感覺非常沉重,搭配導覽人員沉穩又有點哀傷的語氣,不自覺就會投入到當時的故事裡,一趟下來深切感受到自由得來不易。
如果想要多了解拉脫維亞的歷史,蠻推薦可以來這邊參觀,且一定要搭配付費導覽才能更深入了解!每個時段的名額不多,常常會售完,建議提前預訂(報名連結)。

🗓️ 3天2夜行程安排參考
Day 1:中午抵達里加 → 到住宿地點放行李 → Kalnciema Quarter Market → Agenskalns Market → 巧克力咖啡廳 Bar Riga Black Magic → 拉脫維亞自助餐 Lido
Day 2:新藝術建築群 → 舊城區散步 → 日式拉麵店 Shōyu
Day 3:里加中央市場 → KGB 博物館 → 前往機場
💎 4 間質感小店推介,尋找專屬紀念品
1. 文具迷不能錯過的可愛小店 Lotte’s Papery(📍舊城區有2間分店)
磚紅的店面、古典的裝潢,一走進去是顏色多彩的皮革製品以及琳瑯滿目的小物,散發高雅的氣質。除了紙製品和文具外,店裡有許多皮革製品,像是皮革封面的筆記本、信封、掛飾、護照夾等;還有一些復古的東西,像是封蠟和圖章。是一間喜愛文具的人可以逛上許久、慢慢挖寶的小店。有興趣的話也可以逛逛他們的官網,做得很有質感。




2. 拉脫維亞手工藝品專賣店 MūsMāja(📍Google map)
這間冷色調的商店整體空間頗大,專賣拉脫維亞製造的各種產品,包含家居用品、紡織品、服裝和配飾、食品和天然化妝品等。店名 ”MūsMāja“ 的名稱來自 “Mūsu Māja”,意思是「我們的家」,代表店裡所販售的皆是在地手工製品,同時象徵著對拉脫維亞民族的情感。
從商店 logo 和許多商品上面會發現有著特殊符號,那是傳統的拉脫維亞符號(Latvju raksti),每個符號都有其意涵,進一步了解後超級有意思!像是下方圖片中的綠色杯子上有個符號像兩座交疊的小山丘,它叫 “Jumis”,象徵著豐盛和富足,實際上是代表兩根交叉的麥穗,以前會放在穀倉和房屋的屋頂上,期望為家裡帶來祝福。以各種基本符號作為基底,還有許多變化版本,是門悠久而深奧的學問。發現這件有趣的事後,也像是對拉脫維亞這片土地多了一點了解和感情呢。如果想送禮或買紀念品的話,選擇一個專屬的特殊符號,別具意義!



3. 新藝術建築群風格小店 Art Nouveau Rīga(📍Google map)
在新藝術建築群的精緻小店,販售受新藝術風格啟發的手工藝品和紀念品,包含珠寶首飾、瓷器、服飾、家居飾品、紙製品等,產品種類和數量皆非常多。裡頭有許多復古的傢俱擺設,放置著各種華麗而精緻的商品,走進去彷彿踏入一間古董店,又像是另類的新藝術建築博物館。若有到新藝術建築群參觀,無論是喜歡這種風格,又或是想購入相關的特色紀念品,都很適合來這間店一探究竟。



4. 獨一無二的手工織品店 Gallery ETMO(📍Google map)
店名 ETMO 代表「Ethnographic and Modern」,體現了其融合民族傳統與現代設計的理念。店裡最經典的是手工織品,包括手工織造的圍巾、亞麻服裝和家居紡織品,這些產品都是由拉脫維亞織工在傳統木製織機上親手製作,極具價值。除了服飾外還有販售一些本地藝術品,如手工製作的玻璃器皿、瓷器和陶器等,幾乎都是獨一無二的原創作品。若想挑選高品質、具當地特色又實用的禮品,蠻推薦可以來這裡逛逛。

🍽️ 在地美食&亞洲料理分享
身為亞洲胃女子,在嘗試過在地的拉脫維亞料理後,依然放棄不了尋覓美味的亞洲料理😂 以下幾間是我實際吃過覺得蠻推薦的餐廳,包含在地知名的自助餐餐廳、百年咖啡廳及2間亞洲料理,最後還會附上蒐集的私藏名單。
1. 在地美味的拉脫維亞式自助餐:Lido(📍市區內有多家分店)
當地人常吃的拉脫維亞自助餐,我自己很推薦!選擇極多又能一次嘗試多種在地料理,價格實惠,且大部分的東西都在水準之上,尤其有一道蕃茄燉豬排超級好吃!我喜歡到最後要離開里加前還跑去外帶,在機場巴士上嗑豬排🤣 整個點餐過程很簡單,也不需要跟店員有什麼交談,不用擔心語言上的障礙。
Lido 在市區內有多家分店,據吃過數家分店的朋友所說,每家店的菜色都不太一樣、吃起來味道也有些不同。這是一間如果我在拉脫維亞待多天一點,應該會常常跑來吃的餐廳。


2. 入圍米其林「必比登推介」的拉麵店:Shōyu(📍Google map)
身為拉麵愛好者,在歐洲一直沒找到符合口味的拉麵,意外發現里加居然有入選米其林指南的拉麵店且評價極高,儘管離市中心有一小段距離,毅然決定前往!店內座位不多,它中午12點開始營業,我當天快1點到被告知直到下午4點半都已經訂滿位,只好幾個小時後再跑一趟來吃。建議有興趣的人務必提前訂位,避免向隅。
我點了它的招牌醬油拉麵 Premium shōyu,醬油湯底帶有松露香氣、層次豐富,對亞洲人來說不會太鹹,但又能喝出濃厚底蘊。最讓我驚艷的是鴨胸,超級軟嫩!可以說是我在歐洲目前最喜歡的拉麵🍜 如果真的很想念拉麵蠻推薦一訪,但如果不是的話,畢竟位置不算方便可以再斟酌斟酌。


3. 適合冬天暖胃的鮮美餛飩湯:RIIS(📍市區店面&Agenskalns Market 攤位)
這間餛飩店在里加市區有一間店,本來還在猶豫要不要去,結果去 Agenskalns Market 的時候意外發現它在那裡居然有個小攤位,於是點了一碗綜合餛飩湯解解饞。它有賣雞肉、豬肉和蝦仁的餛飩,綜合則是三種都有,湯底則是雞湯。
入口之後,有種熟悉的味道,但想想又覺得哪裡不對:咦怎麼像水餃?尺寸大小和皮的厚度和介於餛飩和水餃之間,內餡又比一般餛飩飽滿紮實。無論如何,是會讓人忍不住一口接一口的餛飩,我尤其喜歡它的豬肉口味,鮮美多汁的肉餡加上清甜的雞湯湯底,在冷冷的天來上一碗,真的太舒服了。在市場內坐在攤位前,看著店員煮餛飩的背影,也有種懷念的感覺啊!
題外話,後來發現 RIIS 和上一家介紹的拉麵店 Shōyu 居然有聯名合作,好有趣。


4. 神秘復古的魔法咖啡廳:Bar Riga Black Magic(📍Google map)
走進這間有著百年歷史的咖啡廳酒吧,迎面而來的昏暗燈光、復古磚牆、古老藥瓶、木製櫃子等,散發著神秘氛圍,店員還會穿著傳統藥劑師服裝,讓人有一種真的踏進中世紀藥房的感覺,又或是誤闖了哈利波特的魔藥學教室。
這間店主要販售各種手工巧克力甜點和飲品,也有精緻的巧克力禮盒,是不錯的伴手禮選擇。另外,店裡還有一個特色是里加黑藥草酒 Riga Black Balsam。這是一種拉脫維亞著名的傳統利口酒,由藥草、莓果與蜂蜜調製而成,口感濃郁,有獨特的草本與微苦風味。在店裡可以純飲藥酒,也有不少特調雞尾酒,但至於好不好喝就見仁見智了。
總結而言,我覺得這是一間氛圍感很好的咖啡廳酒吧,加上地點就位於舊城區,很適合跟親友一起來休息聊天,也很適合一個人來放空或沉思(我自己去就看著桌上蠟燭發呆了好久)。



🍫 番外篇:涮嘴的超市零食「乳酪巧克力棒」(Biezpiena sieriņš)
“Biezpiena sieriņš” 是一種包裹巧克力外殼的乳清乾酪棒,這種零食在拉脫維亞、立陶宛和愛沙尼亞等波羅的海國家都很常見。在拉脫維亞當地超市 Rimi 或 Maxima 可以找到不同品牌的 Biezpiena sieriņš,常常一整排的冷藏櫃裡面都是,其中有著亮眼橘色包裝的 Karums 是最知名的品牌之一。吃起來就像有著巧克力殼的優格冰淇淋,有種令人上癮的魅力,我在那裡的三天期間試了四五種口味都蠻喜歡的,推薦喜歡乳製品的人可以試試看!


🌟 其他私藏美食名單
- 甜點&咖啡廳:Kūkotava、Crumble Cake, kafejnīca、MiiT Coffee、KALVE Espresso Room(市區內有三家分店)
- 餐廳:Galerija Istaba(藏身於藝廊的當地時令料理)、Soraksans(韓式料理)、“Ausmeņa” Kebabs(烤串店)、B Bārs Restorāns(酒吧)